新聞

2022年4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 2022年4月
重視品德培育 發掘潛能亮點
屹立於石硤尾區逾半世紀的惠僑英文中學今年傳來多個喜訊—林翠玲校董獲特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另一名校董林戈林博士則榮獲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計畫之傑出社區服務人士嘉許狀。鄭智賢校長榮獲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肯定其在教育界的貢獻。學校實踐「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尤重「品德」之培育和「才能」之發掘,故全校教育政策均圍繞這些重點來推展。在校董會的支持與信任下,學校的各項教學策略得以實行,而畢業生在各行各業,如金融、政府部門、教育等行業發揮所長,發光發熱,服務社群,確實為學校的教育方針打下強心針。
求學問,先求做人
以愛培育 培養正確價值觀
談及品德教育,鄭校長引述《論語》:「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可見學會做人是基本,進而才是求學問。故此,學校把品德教育定為辦學之根本,希望學生先建立校訓「毅勇忠勤」的品德基礎,打好根基,發展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多年來不少品學兼優的學生獲得傑出學生、優秀學生的嘉許,足見學校在品德培育上的成就。
在正面、充滿關愛的校園環境下成長,學生自然收耳濡目染之效,育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及價值觀。學校多年來一直採取「全校性訓、輔模式」(Whole School Approach),蘊造「關懷關顧」的校園文化,每年均舉辦「敬師崇禮」、「積極樂觀」、「孝悌互愛」、「守時依規」、「愛護校園」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個人品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經過全校師生、家長的努力,學校更獲頒「十年或以上關愛校園獎項」殊榮。此外,學校緊貼社會發展與變化,按不同的主題,如「禁菸」、「禁毒」等籌劃活動,教導學生正確價值觀,對抗外間不良風氣,學會愛惜和尊重生命。
與此同時,所有中一學生均需加入制服團隊,包括香港少年領袖團、聖約翰救傷隊、香港交通安全隊、童軍或深資童軍,接受紀律訓練。透過團隊訓練活動,如步操、團體活動、急救、野外求生等,提升組織、領導、應變、創新及抗壓能力。鄭校長表示:「各團隊經常參與區內服務,將所學知識和技巧活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學生於團隊中收穫的能力及經驗,於學習及日後的人生發展均有莫大的幫助,除了提升抗逆能力,更能認識到一班同甘共苦的朋友,亦讓師生在課堂以外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
培養同理心 盡己所能服務社群
積極投入社區,回饋社區是學校的辦學宗旨,一直不遺餘力推動關愛和諧的校園文化,期望學生在各項活動中培養同理心,關注社群。由校園內的朋輩互助,進而推展至服務社群,將關愛的精神傳播到整個社區。鄭校長笑言:「這個年代,孩子都習慣『被愛』,無論在家還是在校,均不乏師長的關愛,但也要學懂施予、分享愛,才不會變得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學生每年都會化身為小天使,參與各類義工服務,關懷弱勢社群,經常探訪獨居老人等社區設施,為弱勢人士送上溫暖,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服務精神。近年,在義工服務上表現傑出的學生更擔任學校代表,參與海外義工活動,足跡遍及東南亞,如清邁、柬埔寨、馬來西亞等,認識當地的文化及風俗習慣,實踐「為別人點一盞燈,照亮了別人,也照亮自己」的助人精神。
發掘亮點 綻放光芒
推行STEM 教育 發掘科技人才
中學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階段,學校教育必須抓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掘個體生命的與別不同之處,加以適切的培育,使得以發展,綻放個人獨特的光芒。故此,學校善用直資學校的各種靈活性,為學生提供全面、優質、適切的學習環境。學校於STEM 教育萌起之時已積極推行相關政策,期望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意、探究精神等共通能力,以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發展及未來的挑戰。STEM 課程打破傳統單向教學模式,透過跨學科合作,提升學習興趣,以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以創新思維解決日常的難題。而且,學校設有STEM Lab,提供空間讓學生參與機械人編程、電子遊戲創作、3D 打印丶微電腦編程應用等多元活動,爲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實踐STEM 教育。
學校推行STEM 教育以來,燃點起不少學生對數理科技的熱誠,既照顧資優學生的學習需要,也發掘
出學生的興趣與才能。學校的STEM 學會成立至今,已培養出一群熱愛科技、具創造力的尖子。學校亦積極鼓勵並支援學生參加各類型的比賽及交流活動,更在STEM 相關的全港性及國際性比賽中屢創佳績,例如在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中的「未來工程師計劃2019 - STEAM UP A SMART CAMPUS」比賽奪得亞軍及最佳創新項目獎、代表香港參加VEXIQ 機器人世界錦標賽,同時奪得「世界賽香港區選拔賽VEX 機械人技能賽設計獎」,最近更於「2021-2022 深水埗區中小學機械人設計比賽」中獲得循線避障賽亞軍及垃圾清理賽冠軍等。在各種比賽及交流中,學生不但獲得更廣闊的舞台展示才華,更有機會與世界各地的學子進行交流,開拓眼界。
多元活動發掘學生潛能
鄭校長強調課外活動的重要性:「學業當然重要,但均衡發展更重要。適當的課外活動能幫助學生發展專長、體驗群體生活、提升與人相處的技巧,有助將來的發展。」故此,學校積極舉辦豐富多元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興趣自由參與,除了校內活動,更會推薦參加校外機構舉辦的活動,以助學生發掘興趣,施展才藝。多年來,學校津貼不少學生參加由外間機構舉辦的活動,如彈網班、劍擊班、拯溺班等,同學亦不負所望取得多個獎項,例如香港踢拳冠軍賽(泰拳)獲得冠軍、九龍西潮人聯會主辦的「逆境自強」中學生短片視頻比賽亞軍、「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 2021 ── AR 擴增實景比賽項目」季軍等。此外,學生在板球比賽上表現非常出色,學校特聘非華語老師帶隊,當中更有兩名學生入選香港板球代表隊。
培養語文能力 提升自身競爭力
兩文三語趣味教學策略 引發學習興趣
諳熟中英文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發展有極大的幫助。鄭校長認為:「語言,就如騎單車一樣,都是知覺與動作技能(perceptual-motor skill),是一種終身能力。所以在中學時期打好中英文基礎,提升雙語的溝通能力非常重要。故此,我們特別重視中英文能力的訓練,重點訓練學生的中文的書寫能力,及運用英文流暢溝通的能力。」
「Learning is FUNtastic」是學校的英文教學理念,希望建構愉快(FUN)及美妙(Fantastic)的英文學習歷程,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大聲思考」(Think Aloud),在潛移默化下鞏固英文基礎,在公開考試中爭取佳績,進而在職場上、社交場合上自信自如地運用英文與他人溝通。學校舉辦多個有趣英語活動,讓學生經歷一場場英語學習盛宴。每年均舉辦主題鮮明、別具特色的英文週,例如「Wai Kiu Talent Show」,提供平台讓具才華與英文表達能力高的學生表演英文歌曲、脫口秀、戲劇等,發揮所長。
另外,英文組亦與時並進,挑選年度最熱門的影視話題,師生粉墨登場,打扮成最受歡迎的媒體人物,如重新填寫英文歌詞和改編著名歌曲,透過生動而有趣的師生歌舞表演掀起全校從歌曲學習英文的熱潮。師生又化身為「銀河守護隊」的英雄人物,藉以傳達「Don’t Stop Believing」(不要停止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訊息,提升學生對學習英文的自信。鄭校長笑言:「透過趣味的活動形式,營造校園的英文語境,提升學生學習及表達英文的自信,以靈活的方式鞏固英文的知識基礎。」
寫作屢獲佳績 朗誦稱霸誦壇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中文書寫表達能力,除每年出版文集提供展才華的平台外,亦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增加「練筆」的機會。最近,學生於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香港賽區)獲得「旭日之星」高中組銀獎和初中組銅獎;亦於香港青年培育協會舉辦的「一國兩制」與《基本法》標語創作比賽中榮獲季軍,足見教學成果。此外,中文科組亦重視提升學生的表達自信,每年均訓練學生參加校際朗誦節,多年來囊括多項大獎,高中集誦隊更連續四年蟬聯冠軍。
面向世界 開拓眼界
了解國情 抓緊發展機遇
鄭校長直言:「作為校長,我時常提醒教學團隊要高瞻遠矚,必須立足惠僑,放眼四方,仕而優則學,為師者的眼界開拓了,才能拓闊學生的眼界。學生多了解內地情況,對生涯規劃亦有幫助,尤其中國對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機遇處處。」故此學校自2000 年啟動「世界學堂」計劃至今,讓每位學生在學期間都有最少一次海外考察機會,從中擴充認知體驗、拓展文化視野、學會包容不同文化、孕育大同心理。至今師生足跡已遍佈英國倫敦、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及國內大部分城市。例如於2019 年,同學參加了由深水埗區民政署舉辦的深水埗青年考察計劃「韓國交流團」,學生參觀了KBS電視台及國會等景點,見識南韓文化,獲益良多,明白到世界之大,眼光開始與世界接軌。
與此同時,學校早已推行國情教育,讓學生了解國家的發展。例如「世界學堂」計劃讓師生足跡踏遍神州大地,如北京、上海、西安、山東、南京、湖南、湖北、四川、廣州等,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都讓師生驚嘆國家的繁榮昌盛及發展機遇;內地交流團讓兩地師生互相砥礪,在學習上精益求精。而為中一、中二級同學舉辦的黃埔軍校歷奇營,從體驗軍人生活感受國家軍事力量之強大,鍛鍊刻苦耐勞的精神。
為進一步加強國民教育,學校成立升旗隊,定期舉行升國旗儀式;同時亦在各個學科滲入相關元素,例如中文科的教學設計着重中國文化、家國觀念的輸入,藉此提升民族自豪感;中國歷史科帶領同學參觀博物館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培養國家歸屬感;更設立公民教育組,策劃及推動國民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的國民意識。學校希望透過交流活動、運動項目、個人計劃等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國情,提升自我價值認同感,建立信心,繼而貢獻香港和國家。